dsuci 发布
2014年11月29日,由大韩中国学会、东西大学孔子学院及韩国汉字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汉字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西大学海云台Centum校区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回顾汉字对东亚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影响,唤起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探讨目前东亚各国汉字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扩大汉字研究领域,建立中日韩汉字字典字库,从而进一步促进汉字研究深入发展。
香港Babtist大学的L.Pfisterr(美)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傅根清教授、韩国庆星大学前任数字设计研究生院院长金载明教授、日本宫崎大学山元宣宏教授、越南国际汉字研究院副院长丁克顺先先生、东西大学孔子学院韩方院长金荣奇教授及其他来自中、韩、日、美、越南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一百五十余位知名学者应邀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庆星大学陈贤教授主持。大韩中国学会会长、韩国汉字研究所所长、世界汉字学会(WACCS)常任理事、庆星大学河永三教授首先致辞,他概括总结了近几年业内汉字研究的趋势与成果,并预祝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东西大学校长张济国博士代表主办方向各位来宾致欢迎辞。他对东西大学孔子学院在促进韩、中两国文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桥梁和平台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指出,在东亚文化的共同性中,“汉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界必须重视对汉字的了解和研究。中国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和应用中心”主任臧克和先生表示,希望各位汉字专家借助此次研讨会的平台,相互交流探讨,促进汉字研究在文化产业、人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更大发展。
开幕式后,L.Pfisterr教授、傅根清教授、金载明教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L.Pfisterr教授探讨了在现代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宗教”与“哲学”两大思想是如何出现并兴起的;傅根清教授认为汉字是东亚文化圈共同的“创意宝藏”,如何实现汉字的工业化并扩展其他应用领域,是业界值得关注的新课题;金载明教授则从自己多年的研究体验出发,介绍了汉字与设计的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的发展都经历了由自然到人间、由具象到抽象的创造历程。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就“汉字学的诸多问题”、“建立东亚汉字字典字库”、“东亚政治和经济”等三个议题展开讨论,气氛热烈、活跃。专家们一致认为,在东亚共同文化圈中汉字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实现汉字跨学科性研究,对繁荣设计、电影、书法等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东西大学孔子学院韩方院长金荣奇教授表示,东西大学孔子学院今后将进一步拓宽与大韩中国学会及其他中国问题研究机构的合作领域,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扩大孔子学院的辐射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孔子学院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促进釜山及周边地区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首届大韩中国学会学术奖”颁奖典礼。经过专家组慎重评议,来自国立釜山大学中文系的柳明熙教授、新罗大学的李亨根教授获奖。两位教授的获奖论文题目分别为《<菩萨蛮>千般愿的音乐性研究》、《中国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次生效果的影响分析》。据悉,此次颁奖典礼意在鼓励汉字研究专家们不断推陈出新,丰富研究著述,推进釜山及周边地区的汉字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大韩中国学会”创建于1983年,是韩国“中国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目前拥有400余名会员。
图/文:鹿楹鑫